摩登3手机网页版_顾维灏出席《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颁奖礼 阐述毫末智行自动驾驶第一性原理
“数据智能是 AI 自动驾驶技术进化的核心,也是毫末自动驾驶的第一性原理。我们也在不断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能够更低成本和更高效地获取数据、将数据转化成知识,从而不断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7月29-30日,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起的第五届EmTech 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在无锡举行。大会公布了2021“50家最聪明公司”榜单(MIT TR50),毫末智行凭借对AI自动驾驶追本溯源,以及产品快速规模化量产的能力,成为唯一一家登上榜单的AI自动驾驶企业。毫末智行CEO顾维灏受邀出席峰会,与在场的十位院士、50余位科技领袖共同探讨颠覆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发表题为《自动驾驶的AI之路》的演讲,分享了毫末对于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的探究与洞察。
“50家聪明公司”榜单(MIT TR50)从创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一直以来深刻洞察着每个时代下的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是全球技术创新的风向标、通往未来新兴科技的指南。曾经上榜的英伟达、特斯拉等企业,现已“茁壮成长”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今年的榜单,以“可持续未来”概念为导向,横跨各行各业寻找“在中国诞生的、由中国引领的、为中国服务的”具有颠覆势能创新力量。
近十年来,自动驾驶的发展在AI技术的加持下逐步加速,技术能力不断突破的同时,也在不同场景中持续落地,推动社会出行与物流方式的积极变革。成立于2019年的毫末智行,从一开始就将自身定位为“致力于自动驾驶的AI技术公司”,不仅坚定地选择了渐进式的发展路线,还制定了“利用成本和和规模的优势,使用数据智能,逐步落地自动驾驶产品”这一核心发展思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快速成长为中国量产自动驾驶第一。
顾维灏介绍道,毫末对于发展路线的选择,是基于“自动驾驶商业发展三定律”这一深入洞察,即“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这背后,毫末正在坚持通过数据智能驱动自动驾驶产品进化,用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迭代速度,不断打造更安全、更好用的产品。
近年来,在行业高速发展和需求升温的背景下,自动驾驶的基础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芯片算力呈几何式的增长、Transformer跨模态模型的出现、以及Camera像素的快速提升。
针对此,顾维灏认为,算力、算法与感知硬件的进步作为辅助,能够为自动驾驶的到来提供加速,但其核心仍然是数据,数据是人工智能最大的驱动力。在运用数据智能推动AI自动驾驶进化的的过程中,毫末总结了自动驾驶能力发展曲线: F=Z0+M(X),其中F代表产品力,Z0代表毫末第一代产品,M是一个把数据转化为知识的函数,包括数据获取、表达、存储、传输、计算、验证,以及对成本和速度的影响。而毫末打造的中国首个数据智能体系MANA便是这最核心的M。目前,MANA的学习时长超过了27万小时,虚拟驾龄相当于人类司机驾驶2万年,同时依托于加速增长的大规模真实道路行驶数据的不断“哺育”,毫末的数据闭环能力也已成功构建。“数据智能是 AI 自动驾驶技术进化的核心,也是毫末的‘思想钢印’。”顾维灏总结称。
同时,基础技术的变化也在驱动着解决方案的改变,毫末正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思考新的解决方案。这一思考的第一个结果,即是毫末自动驾驶的进化更多依赖数据智能体系MANA的进步。对第一性原理的思考与应用,推动毫末快速成为乘用车辅助驾驶和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领域的领先者。
在乘用车领域,毫末HPilot辅助驾驶系统在一年内即完成了3次版本迭代,目前已搭载于长城近十款量产车型,辅助驾驶用户行驶里程已突破1300万公里,持续领跑中国量产自动驾驶市场。此外,毫末HPilot 3.0即将量产交付,带来以“重感知“为特色的城市NOH功能。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领域,毫末与美团、物美、阿里达摩院等头部合作伙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即将量产下线的小魔驼2.0,是全球首款10万元级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有望推动末端物流领域的自动驾驶进一步落地。
作为中国自动驾驶新星独角兽,毫末智行成立仅两年多即跻身自动驾驶第一阵营,不仅源于对技术创新的信仰与热爱,毫末的企业文化也在其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顾维灏也详细介绍了 “毫末智行领导力十二条”, 从战功、“毫”气、带队三个方面拆解了毫末团队的领导力要求。“树有根而枝繁叶茂,水有源而长流不息,企有魂而基业常青。”他表示,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在毫末的平台上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都可以通过毫末智行领导力来发挥更大的价值。希望通过团队上下的共同努力,将毫末建设成顶级的自动驾驶公司。
EmTech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起的全球新兴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规模会议之一。本届EmTech 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指导,滨湖区人民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主办。大会围绕颠覆未来的生物技术、“碳”索未来、“芯”制造、无限互联、量子计算、未来空间和未来基石七大主题,两天时间内接连举办多场演讲和圆桌对话。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