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登陆线路_舍弗勒亮相IAA Transportation 展示面向商用车的创新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
- 舍弗勒助力商用车电气化发展,为交通运输业提供氢能技术解决方案
- 面向未来的卡车动力总成解决方案:舍弗勒展示氢燃料电池样车
- 商用车自动驾驶:舍弗勒为快速增长的商用车自动驾驶市场提供底盘系统解决方案
德国汉诺威2022年9月20日 /美通社/ -- 今年,舍弗勒首次以展商身份参加全球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的盛会 -- 2022德国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IAA Transportation)。卡车和客车仅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4%,但是其产生的碳排放却占全球道路交通总碳排放量的40%。与此同时,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的需求还在持续增加。舍弗勒集团首席执行官克劳斯·罗森菲尔德表示:"在这一背景下,商用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加快电气化步伐,降低碳排放,开发自动驾驶和数字化相关的智能解决方案。凭借在动力总成和底盘领域的创新产品,舍弗勒正在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力量。"75余年来,舍弗勒始终是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目前,舍弗勒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为商用车客户生产8000多万套轴承产品。
电动化:商用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气化将成为未来商用车动力总成市场发展的最大驱动力。舍弗勒集团汽车科技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表示:"在电气化领域,舍弗勒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我们的业务增长将主要来自于这一领域。"舍弗勒的电气化解决方案包括用于货运自行车的电驱动系统和用于皮卡(重量高达7.5吨)的电动车桥,以及用于大型卡车电气化的部件和系统。舍弗勒还为商用车提供高性能电机产品,首个商用车电机产品系列将于明年投产。此外,舍弗勒还开发了新一代油冷电机,能量转换效率超过97%。舍弗勒电机的大部分部件都由舍弗勒自主制造。舍弗勒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家掌握发夹式绕组和波绕组等定子绕组技术的公司之一。这些专业技术是舍弗勒生产高性能电机的有力保障。
舍弗勒预测,到2030年,约60%的商用车仍将由内燃机驱动,约20%将采用混合动力系统,其余约20%将为纯电动车。不过,到2035年,也就是短短五年后,内燃机在整个商用车动力总成矩阵中的占比将从60%迅速减半至30%。届时,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合计将占整个商用车市场约40%的份额。
氢能技术解决方案
在创新驱动系统方面,舍弗勒还为商用车提供氢能技术解决方案。这项技术最初将主要用于长途运输商用车上。此外,厢式货车业将从中受益,因为此类车型也常常行驶较长距离。在2022德国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上,舍弗勒展示了一款燃料电池样车。该样车采用的电驱动桥、燃料电池及能量管理系统等均由舍弗勒设计开发。在样车开发过程中,舍弗勒不断积累其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中的系统知识。
此外,舍弗勒正在积极推进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 -- 双极板的产业化进程。今年6月,舍弗勒和Symbio(佛吉亚与米其林的氢能技术合资公司)成立了Innoplate公司,双方将合作开展金属双极板的批量生产。一旦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合作双方将在法国阿格诺(Haguenau)启动联合运营,预计于2024年启动超高功率密度双极板的批量生产。
舍弗勒致力于为轻型和重型商用车开发各种类型的动力总成系统和部件,助力货运行业加速实现脱碳。为此,舍弗勒还提供用于提高燃油喷射系统效率的创新技术,比如专门为商用车设计的可变气门机构可有效降低油耗和排放。此外,舍弗勒还在开发采用替代燃料的创新发动机技术,比如对传统内燃机进行改造后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的氢内燃机技术。舍弗勒的可变气门机构在这一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无论燃料混合气体的组成如何,该装置能够精准地控制进气量,确保发动机实现高效运转。
商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舍弗勒还为商用车提供创新底盘系统解决方案,助力商用车实现自动驾驶。马迪斯·青克指出:"在这一领域,我们也在积极做好准备,迎接市场未来几年的持续增长。"比如,舍弗勒与帕拉万成立的合资公司提供领先的Space Drive线控转向系统。这项技术取消了汽车方向盘与转向柱之间的机械连接,为汽车制造商开辟了全新的设计可能。舍弗勒正在积极开展这项技术的开发工作,推进其在量产车上的应用,用于实现卡车、客车、货运及物流等车辆的自动驾驶或远程控制,以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效率、经济性和安全性。
舍弗勒首次以展商身份亮相2022德国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助力商用车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舍弗勒在2022德国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上展示一系列面向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的创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舍弗勒高性能电机的效率超过97%,持续输出功率高达300kW
在2022德国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上,舍弗勒展示了一款基于纯电动货车打造的燃料电池样车
图片:舍弗勒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